今天下午,上海市消防救援局发布了12项便民利企举措,聚焦优化许可办理、规范涉企检查、创新消防监管、助力基层消防治理等四个方面。其中,深入推行告知承诺制、拓宽体育健身场所楼层设置范围、实行亮码检查做到“无事不扰”、推行柔性执法、出台大型活动消防技术指引等内容,在规范和提升消防执法水平的同时,也有利于减少企业负担、激发市场活力,进一步优化上海的营商环境。
具体措施如下:
一、支持面向公众营业性体育健身场馆落地发展。全市篮球、足球、排球、网球、羽毛球、乒乓球、高尔夫、台球等面向公众开放的营业性室内球类体育健身场馆,以及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 、设有声光报警装置且不含有桑拿等洗浴功能的健身场所,开办企业的选址不受公共娱乐场所设置条件限制,可依法依规办理消防许可手续,推动全市全民健身战略实施和健身休闲产业发展。
二、支持营业性演出、展览展销等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。出台消防安全管理技术指引,跨前提供技术服务指导,降低活动承办企业消防安全技术咨询和力量保障成本,切实减轻企业负担,为推动“文旅商体展”产业发展和促进消费升级保驾护航。
三、深入推行告知承诺制。全面推行线上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、营业前消防安全分类分级检查告知承诺快速办理,进一步优化简化办理流程,实现“执照调用更省事、智能导办更清晰、材料容缺更便民、电子证照更快捷”,提供“不见面、先审批、零跑动”的“告知承诺制”服务,实现“承诺即准营”,当天申请当天办结。
四、强化部门协同办理消防安全许可。针对公众聚集场所的建设单位和使用单位为同一主体的,按照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的工作原则,申请单位可以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消防验收、备案抽查的同时,向消防部门同步申请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、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,消防部门联合建设管理部门按照“并联许可、联合检查、并联发证、限时办结”的工作方针,全力提升许可质效。
五、实行计划检查和亮码检查。消防部门每年3月底前向社会公布年度消防监督检查计划,实行“先计划后检查”。检查实行“检查码”强制登记制度,实现无码不检查、检查必亮码、查后有评价。减少重复检查,原则上对同一企业一个年度周期内最多实施一次消防监督检查,不断推进涉企检查提质增效。
六、建立“无事不扰”制度。消防部门按照“信用+风险”的原则,建立“无事不扰”制度。符合条件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按照规定程序申报,消防部门综合评定后,将结果反馈至申报单位。对于纳入“无事不扰”清单的单位,在规定期限内,不实施现场检查。
七、推行柔性执法。坚持过罚相当、宽严相济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执法原则,审慎适用责令停产停业、责令停止使用、临时查封等行政手段。对于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整改的,适用“首违不罚”制度;对于部分消防安全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,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,适用“轻微不罚”制度。
八、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。牵头开展厂房、仓库消防安全和消防产品质量等事项的跨部门综合监管,并配合参与37个行业的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,全面实施“综合查一次”“进一次门、查多件事”,减轻企业迎检负担,提高监管效能。
九、实行非现场消防监督复查。充分利用现有物联网和视频监控设备,挖掘远程监管路径,扩宽监管方式。全市除重大火灾隐患整改、举报投诉火灾隐患整改、申请解除临时查封、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涉及的复查外,其他复查检查工作可采用非现场监督复查形式实施,体现“有感服务,无感监管”理念,进一步提升消防行政执法效能。
十、深化消防安全指导式服务。消防部门坚持安全检查与服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式,专门成立“消防安全服务队”,并在消防官方网络平台开通“指导式服务预约平台”,向单位提供企业开办前消防政策咨询、隐患整改方案技术指导、消防安全培训、灭火和疏散预案制作等服务,畅通企业与执法部门的沟通联系,全面助力企业提升消防安全自主管理能力。
十一、将消防安全工作融入基层“多格合一”。构建融入式服务模式,推动消防工作人员嵌入街镇网格,与基层治理平台协同联动,常态化开展帮扶治理、宣传培训等工作。完善“吹哨即响应”快速处置机制,建立街镇网格问题直报通道,对网格提出的消防技术指导、隐患整治等需求,消防部门第一时间介入,提供“一对一”精准帮扶,形成工作闭环。
十二、推进双向认可,打造“一园一册”。建立消防领域双向认可制度,聚焦重点环节、重点事项,梳理企业法定义务、细化明确管理要求及消防安全常见问题,编制并公开包含检查内容、检查要点和检查方法等要素的检查指南、合规指引,让企业能够依据指南和指引开展自查自纠,促进消防执法检查和企业自查双向认可。根据不同园区的特点和需求,在指南和指引的基础上,个性化定制“一园一册”,助力企业标准化管理提质增效。
上海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